“3亿篮球人口”去掉水分 就是中国篮球的现实

作者:新浪体育综合文章来源:低调看直播发布日期:2019-09-13 20:26:41

来源:头条号 国篮当自强

世界杯五战打完,我们蓦然发现,男子三大球中唯一能慰藉国人的男篮,也被一片愁云惨雾笼罩了。蓬勃发展的CBA联赛,没有展现出相匹配的向国家队供血的能力。

科比的背后,是中国篮球基础雄厚的铁证

很多人质疑:14亿人怎么就选不出12个能打的?

“14亿”当然不是确指,但篮球在我国的群众基础出奇的好,这是真的,毕竟随处可见的野球场和等着“接拨儿”的人群不会说谎,坊间盛传我国有3亿篮球人口,我并不觉得有夸大的成分。3亿人,足以组成一个世界第4人口大国。

越是如此,现实就越是刺痛:3亿人怎么就选不出12个能打的?

先别忙着痛心疾首,因为你忽略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这3亿人当中,绝大多数都是只看不打和自己瞎打的普通爱好者。有人可能会说了,我打板投篮无人能防,号称驻马店邓肯,你怎么能说我瞎打?

需要澄清的是,我这里说的瞎打,是与接受过专业培训相区分的。比如我,我自诩也是资深篮球爱好者,(实战)球龄接近10年,但迄今为止也没练好左右手运球,所以我简直是忝列为那三亿分之一,充其量是个“无效统计“。

一位扎根基层的篮球教练听了我的故事之后,惊得目瞪口呆,拍着我的肩膀说道:“跟着我练三堂课,保证让你学会左右手运球。“看,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。

说了大半天,无非想证明一点:我国还远没有做到篮球培训的全覆盖。别说经济相对落后的“老少边穷”地区,就算是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,也远远没有做到篮球培训的全覆盖。

社会上的篮球培训机构,往往要收取高昂的费用,非普通家庭所能、所愿意承担——如有可能,家长们更愿意让孩子学习钢琴、绘画等“有用”的、短时间内能看到成效(考级、考证)的科目,而非要跟一切陌生对手汗水相融的篮球。

而覆盖面最广,也最容易被学生接近并使用的学校教育呢,篮球教育往往是缺失的。一是体育老师经常有事,未必能给学生授课;二是体育老师本人也未必懂(不懂的可能性更高)篮球。

还是举出我自己的例子。

我的家乡在东部沿海某县,我们县归属的那个市常年在GDP排行榜上名列前茅,按理说经济条件并不差,可我小学阶段的体育课都是由语文、数学老师代劳的,因为整个小学压根儿就没有体育老师。

我的初中和高中是在县城里读的,体育老师是有了,但体育老师所教授的,好像仅止于广播体操和准备活动。初高中7年时间,我共经历过2次校际篮球比赛,初中一次,高中一次,两次比赛的氛围令我至今记忆犹新。然而说来惭愧,此后10年间,我的高中母校再未举行过校际篮球比赛,也就是说,我赶上了篮球运动在我校的末世。

到了高三,体育课(外堂)彻底取消,但学生还是要“德智体美劳”全面发展的呀,所以我们那几届高考要考一个名为“基本能力”的科目,分值60分且计入总分。

所谓基本能力,就是将音乐、美术、体育、信息技术等几门杂学统一到同一张考卷上,以文学常识的形式进行考察。我印象最深的一道题就是“足球和篮球的出界有何区别”,因为我总是将两者搞混。

我是个很用功的人,背诵的事从来难不倒我,所以我的高考基本能力接近满分。但其时我已是身高1米75,体重却接近200斤的大胖子,围着操场跑道跑一圈就是极限,任凭班主任苦口婆心也不愿再多挪动一步,所以那时我的同学们经常可以看到在队伍后面龟速慢行的我。

我的经历,相信只是千万中国篮球爱好者的缩影。00后可能要比我们90后的处境还要艰难,因为他们不光要克服“体育老师有事”带来的失落感,还要跟广场舞大妈争夺阳光或灯光下的球场。

自打CBA成立以来,我们市和我们邻市——如果我判断无误的话——只走出了一个CBA球员。所以,我们那里从不缺乏狂热的篮球爱好者,却真正是篮球的荒漠。据我所知,全国像这样的荒漠不在少数。

所以你会看到,中国号称拥有3亿篮球人口,但中国顶级的篮球圈子却很小,绝大部分篮球爱好者其实是在自生自灭,根本无法被纳入这个圈子。有两个现象,其一,往往是谁的父母打过篮球,谁又子承父业打了篮球;其二,看起来不相干的几个人,说着说着就往往会倒腾回同一个师门。

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?因为有想法、有能力接触最专业篮球培训的人太少了,而有想法、有能力提供最专业篮球培训的人,则更少。能为CBA输送人才的教练和人才基地就那么几个,屈指可数。

虽然没有经过统计,但我敢说,在我国,专业篮球培训所能覆盖的人口,绝对不会超过100万。这样一算,你还觉得3亿篮球人口非常可观吗?正规和不正规,专业和不专业,天差地别。

而欧洲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是什么样的呢?《人民日报》体育部主任薛原在接受侠客岛采访时说道:“欧洲有现成的完善俱乐部体制,不仅是专业俱乐部,还有大量面向公众、爱好者的俱乐部,这个体系非常发达,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社会肌理。对他们来说,只要让孩子们喜欢上篮球,就可以很自然地进入俱乐部体系,保证基本功、标准化训练,也可以更好地筛选天才。”

篮球教练未必曾是优秀的职业运动员,但兢兢业业的付出,和一颗不停的苦思是必不可少的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,篮球教育,亦是教育,甚至是比文化课教育更加精深的教育——因为可循的本土化先例更少。然而如今浮躁之气充斥各行各业,你又怎么能指望篮球独善其身呢?何况基层篮球教育那么的苦,那么的不受重视。

所以,我们的篮球群众基础真的有那么好吗?我对此持谨慎乐观的态度。

标签: CBA

分享按钮